氣候變遷與能源

Climate
Change
and
Energy
Management
節能減碳管理

面對氣候變遷加劇與法規日益嚴格,華夏公司以實際行動推動節能減碳,發展綠色產品、提升營運效能,邁向智能化工廠。


本公司持續參考國際趨勢與技術精進作法,依循台聚集團減碳目標(2030年較2017年減少27%、2050年達成碳中和),每年訂定並檢討減碳目標,持續執行設備汰換與優化計畫。

永續認證成果

華夏公司致力改善生產製程、提升環境友善與安全的工作環境,於2024年取得「清潔生產評估系統合格證書 綠建築標章證書 」。

節能減碳績效
Vinyl Chain減碳路徑
推動方案與執行成果
  • 推動建置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
    截至2022年台聚集團已有九個廠通過驗證。
    2019年華夏、華聚已取得ISO 50001驗證。
    台氯於2021年4月已取得ISO 50001驗證。
  • 集團推動內部碳定價
    2024年導入內部碳定價制度,初期碳價每噸 NT$300元,並將滾動調整。
    碳價納入決策與投資評估,加速減碳行動與低碳轉型。
    2024年辦理三場教育訓練與通識課程,提升員工碳管理意識與能力。
  • 碳資料管理平台建置
    2024年啟動平台建置,首階段涵蓋台灣五廠,系統化管理範疇一與二碳排放,並逐步納入部分範疇三項目。
    平台結合月報與憑證上傳流程,提升數據即時性、準確性與可追溯性。
    支援多元格式輸出,強化碳管理效率與資訊透明度。請參見2024年永續報告書說明。
  • 積極進行節能減碳行動
    每年持續響應EARTH HOUR 「愛熄地球 關燈一小時」 活動,發揮影響力,進而降低環境衝擊
  • 推動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
    因應2026年起分階段適用IFRS永續揭露準則,集團於2024年成立跨部門專案小組,由財務長統籌。
    小組包含「運營衝擊」與「財務衝擊」子組,華夏公司參與運營面分析。
    2024年完成差距分析與導入計畫,並按季提報董事會掌握進度。
    導入工作計畫,請參見2024年永續報告書說明。
  •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(TNFD)實踐行動
    華夏定期評估營運對自然環境的依賴與衝擊,識別「污染」為高風險項目。
    依據TNFD減輕層級原則,製造廠設於工業區,避免鄰近生物多樣性敏感區,並強化污染控制。
    在污染管控方面,已設置VOCs處理設施與針對高濃度製程廢氣增設前處理單元等各項設備,確保達標排放。
    推動廢棄物全流程管理,導入GPS追蹤清運路線,確保妥善處理。
    持續提升資訊透明度與利害關係人溝通,參與社區環境改善行動。
  • 溫室氣體抵換專案
    自2018年起執行兩件碳抵換專案,並通過環保署審查取得額度共7,464噸CO2e。
    抵換案包含:
    華夏:「更新IEM液鹼蒸發罐」專案(2022年通過)
    台氯:「更新二座裂解爐」專案(2022年通過)
    有助降低未來碳管制風險,強化減碳策略執行力。
  • CDP 問卷調查
    供應鏈邀請參與CDP 問卷調查:2024 年氣候變遷及水安全,分別獲得 B及 B 的成績
  • 綠色融資ESG指標
    響應政府綠色金融政策,華夏公司(含台氯、華聚)與銀行合作,導入ESG指標作為融資條件,強化永續承諾。
    指標以環境保護為核心,經銀行審核通過,成功將ESG表現連結至貸款條件。
  • 永續連結貸款合作
    華夏、華聚、台氯與彰化銀行、富邦銀行、中國輸出入銀行、中國銀行簽署永續連結貸款。
    2024年獲低利息專案額度約新台幣2,077萬元:
    華夏:自動倉儲、VCM儲槽專案申請。
    台氯:洲際二期專案申請。
集團跨廠區技術交流研討會
台聚集團每年召開「集團廠區技術案例發表會」及數次「北部/南部廠區資源整 合會議」,透過廠區間技術分享、問題研討的交流方式,達到資源共享,提升 節能減碳的實績。

2024年集團廠區技術案例發表會於11月14日舉辦,以競賽形式進行案例發 表,以「工安環保」、「設備預保」、「節能減碳」為核心主題,歷經廠區技 術案例提報、書面審查,最終有7個案例進行發表決選,由集團高階主管們及 各發表廠區共同票選出前三名績優案例,並由集團董事長頒發獎狀及獎金,透 過評選獎勵、交流借鏡學習,共同提升集團的技術層次。
2024年集團跨廠區技術交流研討會及獲獎
台氯林園廠(第二名)
專案「台氯AI 專案執行成果」發表人:侯冠宇 工程師。
華聚林園廠(第三名)
專案「重合製程熱純水系統優化」發表人:李彥頡課長。
華夏頭份總廠 (佳作)
鑑別氣候風險與機會
華夏公司在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營運影響日益加劇,審慎面對任何可能的風險及把握可能新的商業機會,近幾年持續推動節能減碳的改善方案,提升產能效能、設備汰舊更換高效省能源設備,投入不遺餘力。
永續發展委員會是氣候變遷管理最高層級組織,華夏持續採用TCFD架構,並參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及調適知識平台(TCCIP)、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,針對RCP 8.5之情境,推估2016-2035年溫度上升、降雨量、淹水及乾旱之情形。每年針對氣候變遷推動規畫及實績向董事會報告;並將氣候變遷評估結果納入公司風險管理評估項目,由審計委員會專案秘書向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管控運作情形。

指標與目標 


集團能源管理目標
訂定2017年為基準年,2030年減碳27%的目標、2050年碳中和目標,並每3年進行檢討。
氣候因應策略
短期:
積極執行節能減碳方案。
中期:
減碳策略朝低碳能源轉型、能源效率提升、智能化監控、再生能源設置與使用進行。
長期:
減碳策略持續關注低碳燃料、碳捕捉再利用技術及負碳排技術。
推動內部碳定價
台聚集團將於2024年導入內部碳定價制度,價格將參考國內碳費的定價基礎,規劃將此制度整合到企業的決策及投資評估流程中,評估碳排放對業務營運的影響,加速執行減碳措施。
溫室氣體排放揭露
利用溫室氣體盤查檢視各廠排碳熱點並定期檢討增減原因,且於永續報告書、公開資訊觀測站、ESG網頁揭露範疇一~三排放數據。



依氣候相關風險項目依發生衝擊時間期程分為3 個區間;氣候相關機會項目依衝擊對公司發展性、技術可執行性分為5 個等級,相關對應如下表:
類型 項目 發生期程
實體
風險
洪災淹水 中期(3-7年)
乾旱 中期(3-7年)
轉型
風險
碳費 短期(< 3年)
再生能源法規
- 用電大戶條款風險
短期(< 3年)
低碳技術轉型 短期(< 3年)
原物料價格上漲 短期(< 3年)
類型 項目 發展性 技術
可執行性
機會 高效率生產 有發展性,已屬公司既有政策 擴大發展中
回收再利用 – 循環經濟 有發展性,已屬公司既有政策 擴大發展中
減少用水量和耗水量 有發展性,已屬公司既有政策 已成熟
使用低碳能源 有發展性,已屬公司既有政策 已成熟
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與創新
- 低碳節能產品研發
有發展性,已屬公司既有政策 擴大發展中
善用公共部門獎勵辦法 有發展性,已屬公司既有政策 擴大發展中



類別 項次 風險議題
實體
風險
1 洪災淹水
2 乾旱
3 高溫
轉型
風險
4 政府監管或監督
5 碳稅/費
6 產品效率法規與標準
7 再生能源法規
8 顧客偏好改變
9 信用風險
10 低碳技術轉型
11 市場訊息的不確定性
12 原物料價格改變



類別 項次 機會議題
機會
議題
1 採用更高效率的運輸方式
2 使用更高效率的生產和配銷流程
3 回收再利用
4 轉用更高效率的建築物
5 減少用水量和耗水量
6 使用低碳能源
7 使用新技術
8 參與碳交易市場
9 開發和/或增加低碳商品和服務
10 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與創新
11 進入新市場
12 善用公共部門獎勵辦法
風險與機會之潛在財務影響及因應措施
由於環境生態惡化、能源與天然資源短缺、氣候變遷加劇與政府法令趨嚴,對企業造成壓力和挑戰。面對這些外部壓力,是衝擊,也是機會,我們本著誠信與負責的態度,持續推動「節能減碳」,盡力減少企業營運活動對環境造成衝擊,達成低污染、低能耗的環境友善目標。
氣候變遷議題 議題類別 風險與機會項目說明 潛在財務影響 Vinyl Chain策略及因應作為
洪災淹水 實體風險/慢性
依水利署資料,若於24小時內降下500mm的雨,預估近期(2016~2035年)會發生0 ~ 1公尺之淹水,持續1日。因上述強降雨/洪災衝擊,導致廠區因淹水而停工,將使營業額減少
營運成本增加

華夏頭份總廠陳舊雨水溝改建投入金額約1,211萬元
台氯林園廠於2016年維護暴雨節流池金額約135萬元
1.
華夏頭份總廠相關防洪措施:
❃水溝維護: 管理部定期巡檢清淤廠區水溝,確保排水暢通
❃防洪準備: 颱風警報時備妥沙包,廠區備有足量防洪物資
❃排水改善: 頭份總廠已完成2個對外排放口改建,提升排水效率;第二期改建工程將配合重合槽專案一併檢討規劃
2.
台氯廠內相關防洪措施:設置暴雨截流池,以便強降雨時提供法規規定30分鐘後雨水溝才能自然溢流至廠外,期間雨水收集至暴雨截流池存放及抽至廢水處理廠
註:
華夏頭份總廠於2023年由綠基會輔導導入TCFD情境分析,評估「洪災淹水」項目屬非重大風險及發生期程為長期。
乾旱 實體風險/慢性
1. 以1986~2005年為基期,近期(2016~2035年)氣候狀況,每年連續最大不降雨日數為50~58天,可能發生缺水或乾旱
2. 因應氣候異常,導致廠區限水或缺水,嚴重時將減少產線生產或全面停工
資本支出增加、營收成本增加

2018年乾燥離心機製程水回收系統 (HBF) 專案投入二廠成本約6,664萬元,2023年華夏擴建增加2,619萬元,總計9,283萬元。
新建置蓄水池專案2021年投入總成本約2,100萬元。
2024年HBF投入維護金額93萬元。
1. 持續水情監控與節水策略:持續關注內外部水情狀況,並實施增加HBF回收水使用量及提高冷卻水塔濃縮倍數等節水措施,以優化用水效率
2. 用水回收率提升:積極推動用水改善方案,強化R2用水回收率,以達水資源永續利用。
3. 雨水回收與儲水設施建置:華夏建材廠已實施雨水回收再利用,並建置1,500噸自來水儲槽乙座,以強化儲水能力。
4. 年度節水成效:2024年華夏和華聚HBF節水量達458.3百萬公升/年;華夏預計2025年將申請耗水費優惠費率查驗作業;三廠2022~2024年三廠R2用水回收率分別為81.3%、79.2%、81.1%(皆已達成目標)。
碳費 轉型風險/政策與法律 環境部已於2024年10月21日發布碳費費率,並訂定自2025年1月1日起,針對年排放量超過2.5萬噸的排碳大戶開徵碳費。
前期投入成本高,後期碳排放量低,營運成本降低

以碳費優惠費率以100元/每噸CO2e價格徵收和免徵額度2.5萬噸CO2e計算:
華夏和台氯於2025年積極爭取自主減量計劃,並以優惠費率100元預估2024年預估碳費為1,939萬元,約占2024年合併營收0.17 %
Vinyl Chain 2024年執行多項減碳專案,減碳量達3,888噸,減碳效益達39萬元
華夏評估使用內部碳定價作為影子價格,將碳成本納入投資考量,提升減碳項目之執行機會
積極執行減碳專案,如設備汰舊換新、製程改善、熱能回收等專案
智能化導入工廠,將蒸餾塔導入智能化模型,找出最佳操作條件,降低單位產品蒸汽耗用量
華夏、台氯取得溫室氣體抵換專案額度,第1次申請已核發7,464噸CO2e,第2次預計在2025年H2申請減量額度22,028噸CO2e,二次申請共計減碳效益達新台幣10,322萬元(每噸3,500元計算)
2025年廠區評估並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爭取優惠費率
再生能源法規-用電大戶條款風險 轉型風險/政策與法律 經濟部「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」於2021年施行,要求契約容量大於5,000 kW之用電大戶,須於2025年前設置契約容量10%的再生能源設備 資本支出增加

於屋頂裝設太陽能裝置容量為2.12MW,已投入金額達1億,因2024年廠房火損影響太陽能裝置容量為0.24MW,因此須修正計劃,改於2025年達成用電大戶設置再生能源法規要求
2024年外購綠電金額50萬元。
1.
華夏頭份總廠的屋頂已建置1.88MW太陽能裝置容量。
2.
2024年外購綠電9.7萬度。
低碳技術
轉型
轉型風險 /能源、技術 為減碳而投入能源轉型、效率提升、燃料替代等低碳技術發展,使得企業投入技術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、營運成本降低

Vinyl Chain 2024年約投入4,570萬元,於節能減碳專案,減碳量達3,888噸CO2e
2024年採購政府認可之綠色產品金額9,864萬元。
Vinyl Chain 2024年袪水器汰舊換新,投資費用約325萬元。
製程導入智能化管理2024年可節省金額732萬元。
Vinyl Chain三廠皆已通過ISO 50001能管系統驗證
持續推行節能減碳設備改善方案,如:將老舊設備汰舊換新、熱能回收、導入智能化節能專案﹑裂解爐節能塗佈等專案
2019年開始推行綠色採購計畫,已線上申報專案方式,主要採購綠色產品為節能設備
節能設備投入(如泵浦、馬達、IE3高效率感應電動機、變頻器、燃氣鍋爐燃燒機、LED燈泡、冷卻水塔循環泵浦、風扇更新或風扇增設變頻器)等實績
因2024年10月16日台電電價調漲,電費核心生產3廠,相較調漲前將新增9,707萬元/年,將積極投資低碳技術轉型來降低電價調漲的衝擊
原物料價格上漲 轉型風險/市場 未來碳稅課徵考量下,原物料將會附加碳排的成本,而價格有所上漲 營運成本增加

因受通膨與對未來經濟的不確定等因素影響,全球乙烯價格下行,為强化產業鏈上下垂直整合並靈活調整產銷規劃,華夏新建氯乙烯儲槽、台氯於洲際碼頭增設儲槽,以因應市場劇烈變化時之緩衝,建置總成本約35億元。
2024年外購再生材料金額2,042萬元。
1. 推動循環經濟:原物料回收再利用,例如:建材廠2024年管材回收再利用數量:2,367噸,回收再利用率佔2024年管材產量14.5%
2. 經營從購料、生產、銷售採垂直整合策略並定期檢討原料及成品庫存,因應市場變化,以滾動式檢討庫存變化,專案:
台氯於洲際碼頭建立乙烯、氯乙烯、二氯乙烷儲槽
華夏頭份總廠新建乙烯儲槽
3. 確保主要原料之產銷靈活調度

氣候變遷議題 議題類別 風險與機會項目說明 潛在財務影響 Vinyl Chain策略及因應作為
高效率生產 機會/資源效率 透過智能化生產、工業馬達、自動包裝等生產工具,提升整體生產效率、降低能源消耗量 資本支出增加、營運成本降低

製程導入智能化管理2024年可節省總金額703萬元。
以#5乾燥機優化專案:2023年已投入金額約415萬元。
以#7乾燥機優化專案:2024年已投入金額約100萬元。
以VCM塔(C-6203)導入智能化節能專案:2024年已投入金額200萬元。
導入智能化,打造智能化管理(詳參3.6章節)
製程導入智能化控制,透過模型優化操作條件,#5 及 #7 乾燥機預計每年累計可節省蒸汽2,896噸,年減碳401噸CO2e
結合影像辨識(AOI),用於電盤熱影像辨識、堆高機感測安全系統等,提升作業環境的安全性
35噸鍋爐導入智能控制為例,2023年節電460,504度、節省天然氣1,400,000 M3、減碳量3,138.5噸CO2e,節省費用約1,545萬元
2024年VCM塔(C-6203)導入智能化節能專案預計節蒸汽1,920噸、節能量4,349 GJ、減碳量260噸CO2e
回收再利用-
循環經濟
機會/資源效率 依據循環經濟三大原則(3R):減量化(Reduce)、再利用(Reuse)、再循環(Recycle)。降低廢棄物處理成本,或原料使用量。 營運成本增加

2023年GRS全球回收系統認證專案投入約80萬元。2023年最終產品Recycle之TPE膠皮專案投入約50萬元
2023年TPO漁電共生水池布專案投入約80萬元
2024年投入TPU發泡材約50萬元;2024年TPO嬰兒安全座椅皮投入約30萬元
華夏建材製造部自2020年開始蒐集各項廠內循環再生回收料和回收PVC粉,及外購再生膠粒,投入生產再製成新品銷售,累計至2024年回收數量約11,948噸,2024年回收再利用率達14.5%。
華夏TPE環保皮產品中使用回收塑料比例達30~60%,取得GRS全球回收系統認證
華夏PVC小包裝袋改為熱熔式PE袋,可100% 加工循環再使用
TPO漁電共生水池布2024年已轉為正式訂單銷售量已有41噸。
減少用水量和耗水量 機會/資源效率 水資源為製程中不可取代的資源,減少工廠水洩漏及提高水回收再利用比例,節省營運成本支出,提升工廠韌性。 資本支出增加、營運成本降低

2024年HBF投入維護金額93萬元。
雨水回收利用:華夏建材廠建置雨水回收再利用裝置,儲存約5噸雨水,用於廠區澆灌及廁所沖洗,有效減少自來水使用量
製程水回收系統(HBF) 及優化:華夏頭份總廠及華聚林園廠建置乾燥離心機製程水回收系統(HBF),透過生物處理及COD吸附技術;華夏頭份總廠已完成過濾槽及前處理器增設工程,提升冷卻水回收率;2024年度節水量達458百萬公升,2024年三廠R2用水回收率為81.1%( 已達成目標)。
冷凝水再利用:台氯林園廠將製程蒸汽冷凝水回收至冷卻水塔循環使用,降低冷卻水補充量
使用
低碳能源
機會/
韌性、
能量來源
推動煤轉氣、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,減少碳成本、降低產品碳足跡,提升企業形象及品牌價值。 資本支出增加、碳費降低

華夏和台氯天然氣鍋爐節能改善專案,投資成本約6,300萬元,2024年度節省天然氣費用和電費共計2,036萬元
華夏頭份總廠新增設一台30噸天然氣鍋爐於2023年10月完成,可節省天然氣1,235,889 NM3/年,減碳量為 2,345噸CO2e/年
自2021年起推動燃煤鍋爐改用天然氣鍋爐計畫,規劃2025年前全部轉用天然氣,預估減碳量約1.6萬噸CO2e
台氯林園廠-35噸蒸汽鍋爐優化改善專案於2023年7月完成,鍋爐優化後,可節省天然氣1,400,000 M3/年,風車改用變頻控制可節電460,504度/年,合計減碳量為3,139噸CO2e/年。
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與創新-低碳節能產品研發 機會/
產品和服務
研發朝向循環經濟、低碳、節能等產品開發,以產品及服務完整生命週期角度進行技術投入,研發低碳產品。 研發費用增加、營運成本增加

1. 2023年取得GRS全球回收系統認證專案,可提昇公司企業形象,取得品牌認證,增加市場競爭力,投入約80萬元。2024年投入TPU發泡材約50萬元。
2. 2023年生物殼粉抗菌防霉膠皮專案投入約50萬元
3. 2024年度低碳產品TPO單一材質膠皮專案投入約50萬元
持續開發循環再生新產品,如:
採用消費後 TPO 或工業廢棄 TPU,透過延壓製程與消費後回收 PET 寶特瓶製成聚酯不織布(基布)富合成對環境友善的人造皮革,使用回收塑料比例達30~60%,取得GRS全球回收系統認證
利用廢棄蚵殼經高溫鍛燒研磨製成蚵殼粉,為天然材料,取代人工合成抗菌劑,應用於人造皮革,對於環境之衝擊污染皆可降至最低,經檢驗認證具有抗菌及防黴的效果
由100%單一材質TPO構成的運動鞋、背包等產品,當其生命周期結束時,便可以直接打碎,作為再生料被重新使用,達到循環再生的指標。
善用公共部門獎勵辦法 機會/市場 運用政府獎勵機制,降低投入成本、採用新技術,提升競爭力 資本支出增加、營收增加

華夏頭份總廠2023年獲產基會遴選成為輔導廠商,2024年成為TCFD示範廠商
華夏頭份總廠於2024年申請清潔生產+綠建築,投資約150萬元
低利息的申請項目:
華夏申請方案:根留台灣企業-自動倉儲、台商回台-VCM儲槽
台氯:中小企業-洲際二期專案在2024年獲得政府支持 低利息專案項目約NT$2,077萬元
2024年政府的補助共計1,856萬元
1. 華夏在2023年TCFD安排5次輔導,針對RCP 8.5之情境,推估2016~2035年「淹水、乾旱、高溫」三種氣候災害之未來情境。轉型風險則參考IEA,情境設定為「未來全球溫度上升1.5℃」可及早規劃中長期的策略,使公司能更精確掌握風險與機會,在2024年與各產業做執行TCFD的經驗分享
2. 華夏在2024年已取得「清潔生產評估、綠建築標章」。
3. 獲得政府的補助和低利息貸款,有效降低成本,並備足資金供營運需求
4. 2024年政府的補助
國內投資利息補助960萬元
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9萬元
經濟部能源署758萬元
勞動部勞工保險局3萬元
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11萬元
經濟部國貿署95萬元
氣候變遷減緩措施

華夏公司為永續發展在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上持續努力,通過各項管理作業系統 (ISO 50001、ISO 14064-1、ISO 14067、ISO 46001、ISO 14046、PSM、GRS),及參考國際及各項技術發展,提出各項改善計劃,透過產學合作,導入智能化大數據演算技術,將學術界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結合,提升各項效能。各項證書,請參見官網

節能減碳方案
  • 公司別
  • 節能減碳方案
  • 2024年成效
    節能量(GJ) 減碳量(噸CO2e)
  • 華夏公司
    (頭份總廠)
  • 重合課空壓機汰舊換新
    重合#7乾燥機導入AI節能專案
    鹼氯課電解槽維護保養節能改善
    冰水機汰舊換新
    馬達節能改善
  • 8,508 755
  • 台氯公司
    (林園廠)
  • 冷卻水塔循環水馬達汰舊換新
    VCM塔導入AI節能專案
    蒸汽卻水器(steam trap)改善專案(第三階段)
  • 51,896 3,133
  • 合計
  • 60,404 3,888
註1:
資料來源為能源局年度能源用戶節約能源查核制度申報表
註2:
2024年共節能 60,404 GJ,減碳 3,888 噸CO2e,約 10 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。
註3:
此方案未包含抵換專案減碳效益,請參考溫室氣體抵換專案額度申請說明。
註4:
計算基準說明,請參閱2024年永續報告書P.93。
循環經濟
華夏公司重視資源使用效率,藉由原物料回收再利用、製程及配銷的循環模式, 2023循環經濟內外部循環成果如下:
能源管理
華夏各廠主要能源使用為外購電力、天然氣,2024年能源使用盤查範疇包含華夏頭份廠、台氯和華聚林園廠,其覆蓋率達100%並取得ISO 50001。
2024年節電實績
配合政府淨零碳排,在節電方面:採自主性減量,於廠內推動各項節電措施並優於法規規定。
項目 華夏公司 台氯公司 華聚公司
節電
(目標:1%)
2.66% 2.98% 1.94%
註1:
資料來源為能源署年度能源用戶節約能源查核制度申報表。
註2:
達成率說明:華夏、台氯及華聚三廠皆已達成節電率目標。
近三年單位產品能耗情形(單位:GJ/噸)
  • 2022年
  • 2023年
  • 2024年
PVC粉
華夏
化學品
加工品
VCM
台氯
PVC粉
華聚
溫室氣體管理
為有效管理華夏公司各廠溫室氣體排放狀況,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作業。其中,華夏公司頭份廠、台氯公司林園廠因屬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」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固定污染源管制對象,故依環保署「溫室氣體盤查登錄管理辦法」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盤查,且盤查資料定期由公正第三方驗證單位以ISO 14064-1:2018進行查證。
近三年產品別溫室氣體排放強度(單位:噸CO2e/噸)
  • 2022年
  • 2023年
  • 2024年
PVC粉
華夏公司(頭份總廠)
化學品
加工品
VCM
台氯公司(林園廠)
PVC粉
華聚公司(林園廠)
近三年各公司溫室氣體排放量 (單位:萬噸CO2e)
  • 範疇一
  • 範疇二
  • 範疇三
  • 2022年
  • 2023年
  • 2024年
華夏公司
  • 2022年
  • 2023年
  • 2024年
台氯公司
  • 2022年
  • 2023年
  • 2024年
華聚公司
註:
1.
2024年盤查範疇:包含華夏合併財務報表子公司,其覆蓋率達100%。溫室氣體盤查包括:CO2、CH4、N2O、HFCs。
2.
計算採營運控制權法,排放係數採用環境部公告之係數。(電力排碳係數採用能源署係數),詳細說明,請參見2024年永續報告書P.78 (減碳路徑規劃之備註)、91(範疇1、2註備)、92 (範疇3註備) 。
委由第三方進行溫室氣體盤查
依據 ISO 14064-1:2018 標準進行溫室氣體和 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查證,證書可至官網查詢。
1.華夏、華聚-系統及產品驗證/登錄紀錄查詢。
2.台氯-證書與獎項查詢。
3.2024年台聚合併有限確信報告書
再生能源
因應能源轉型與淨零碳排目標,本公司積極導入再生能源,優先於各廠區設置太陽能設備,提升綠電使用率。透過自建與外購並行策略,截至2024年底,累積建置容量達 1,880.88 kWp 和外購綠電 9.7 萬度,展現本公司推動低碳營運的具體成果。
太陽能建置進度
自2019年起陸續完成七期太陽能設備建置,總裝置容量達1,880.88 kWp。

期別 建置容量(kWp) 完成時間 說明
第1期 499.59 2019年4月16日
2022年5月購回1-5期出租屋頂太陽能裝置容量。
第3期為膠布廠屋頂裝置容量,因2024年10月火損拆除。
第2期 438.59 2019年4月16日
第3期 236.84 2019年10月25日
第4期 74.40 2019年10月25日
第5期 188.48 2019年10月25日
第6期 238.64 2023年11月16日
第7期 411.18 2023年12月27日
合計 1,880.88
太陽能系統監控平台畫面展示
請按圖連結最新監控情形
太陽能發電成果
歷年太陽能發電量:

年度 太陽能發電(萬度) 說明
2022 123 2022年5月購回1-5期出租屋頂太陽能裝置容量,2022年5-12月全數躉售予台電。
2023 173 全數躉售予台電。
2024 254 全數躉售予台電。
合計 550
外購綠電規劃
華夏頭份總廠2024 年外購綠電及憑證共 9.7 萬度。
華夏頭份總廠2025 年外購綠電及憑證共15.4 萬度。
台氯林園廠預計於2025年底前外購綠電及憑證共164萬度,持續提升綠電使用比例,落實能源轉型目標。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