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應鏈管理
華夏公司除持續要求供應商提供高品質原物料與高效率服務外,亦積極與往來廠商建立多元溝通管道,強化雙向交流與合作,期能共同實現環保、職業安全與人權等永續發展目標。此外,本公司已制定《供應商企業社會責任承諾書》,以作為推動永續供應鏈之基礎,相關執行情形與未來規劃如下所示。:
供應商管理發展軌跡
基礎
成立採購單位,整合集團各公司需要採購的資訊,以量制價,達成降低成本的目標。
現在
建立供應商永續管理文化
增加風險評估
將永續指標納入供應商評鑑
推行供應商/承攬商社會責任承諾書簽署及現場稽核
推行綠色採購
揭露永續供應管理結果
導入供應商永續自評表行為準則及品質要求自評表
未來計劃
增加供應商到廠稽核家數並加強工傷調查
供應商共同參與社會活動
供應鏈永續發展
華夏公司身為國內指標型企業,與供應商夥伴一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,擬定了供應商企業社會責任承諾書,執行狀況及未來規劃如下:
供應鏈永續發展政策
提升工作者安全環境,戮力環境保護
承擔社會責任,提升競爭能力
增進夥伴關係,共享永續商機
建立供應商管理機制,提高風險控管能力
供應鏈發展策略
增進採購績效,建立夥伴關係
建立安全意識,提升工作環境
共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
-
短期
目標
2024~2025年(短期)
•
2024年全體供應商簽署「供應商社會責任承諾書」達成達100%
•
與研發合作,每年3項會依市況調整項目:1.開發再生塑料、2.生物可降解、3.低碳可循環之原料。
•
運用「供應商行為準則及品質要求自評表」,以系統性地評估供應商在環境及社會方面可能產生的負面衝擊風險。
-
中期
目標
2026~2027年(中期)
•
到廠稽核每年12家供應商,並研擬納入永續自評表實地稽核。
-
長期
目標
2028~2032年(長期)
•
依訪廠稽核之結果,建立與供應商交流平台,針對其不足之部分,將委請本公司相關專業人員提出建議並協助規劃。
供應商及承攬商管理策略
供應商及承攬商管理策略為強化永續供應鏈體系,華夏公司從多面向推動下列管理策略,與供應夥伴共同實現環境保護、職安健康與社會責任目標:
深化夥伴合作 - 共榮成長
推動供應商實地評核制度,跨部門聯合進廠稽核,透過文件審查與缺失回饋,提升供應品質與服務效能。
制度化管理與評鑑機制
針對新供應商與承攬商,建立審查與評鑑制度,確保原物料與工程服務符合公司環保與安全規範。
優先支持在地採購
優先採用台灣在地供應商,兼顧溝通效率、交期穩定性與在地經濟支持。
推動綠色採購計畫
積極採購政府認證綠色產品,2024年綠色採購金額達 9,864 萬元,較去年增加 2,719 萬元,展現綠色採購實績。
供應商社會責任承諾
本公司已達成全體供應商/承攬商簽署社會責任承諾書推並遵守、推廣到廠稽核及推動供應商共同參與社會活動。
供應商行為準則(供應商社會責任承諾書)推廣
華夏公司身為國內指標型企業,有責任號召供應商夥伴一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,故我們擬定了供應商企業社會責任承諾書(簡稱承諾書),要求供應商針對人權、工安、衛生、
環保及衝突礦產等要求提出承諾,執行狀況如下:
※ 要求項目
勞工與人權
包含不強迫勞動、禁止雇用童工、提供應有之薪資與福利、保障勞工工時及休息時間、杜絕職場性騷擾、霸凌及職場歧視以及不採用衝突礦產等。
健康與安全
包含提供職業安全、緊急應變、工業衛生、機器防護、公共衛生和食宿以及健康與安全資訊等必要措施。
環境
包含環境操作許可、預防污染和節約資源、危害性物質、污水、無害固體廢棄物、噪音、廢氣排放、產品和服務限制以及能源/資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等。
道德規範
包含誠信經營、尊重智慧財產權、遵守相關保密協定、保障隱私、避免利益衝突等。
主動措施:
採購人員進行供應鏈永續教育訓練、承攬商環安衛教育訓練;為確保工作者的安全,本公司依重要性及安全性有定期或不定時主動檢查設備或零件,透過維修管理建置資料庫,做有效的盤點、檢查並更換,集團採購處依各單位採購申請,依金額、工程發包金額或工程重要性,尋找合格廠商進行採購事宜。為與國際接軌,本公司以永續採購管理為目標,推廣綠色採購,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並推行訪廠稽核,將其結果建立風險評估機制。
被動措施:
針對大型供應商不定時查閱透明足跡網站,了解供應商是否有重大違規案件,評估其影響力是否對華夏公司造成潛在衝擊;調整供應商供應比例、遞補及調配;工程部分則由工安單位立即召開人員安全、設備損害及環境影響調查,彙整後交由各相關單位進行改善。
供應鏈風險評估
華夏公司已建立採購流程電子化平台,以公平、公正及公開的基礎原則,杜絕任何舞弊徇私之行為;建立供應商暢通之聯繫管道,避免風險產生,作為永續供應鏈風險評估、預防及因應措施與供應商共同成長之執行計畫如下:
-
風險評估及預防
除供應鏈安全要求外,針對化學品供應商其特殊條件鑑別如下:
化學品製程洩漏及污染風險。
高粉塵、高溫、高噪音或高濕度作業場所之工安及環境污染風險。
高空作業風險。
切割或焊接等工安風險
VOCs (有機揮發物)逸散風險。
勞力密集產業。
供應鏈及工程中斷/延遲交貨及完工風險。
原料及工程品質風險。
預防做法如下:
導入供應商永續自評問卷,以提供初期風險鑑別資訊。
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,開發其他家供應商並維持配合關係,協調長期備料制度。
內部建立安全庫存機制,依照供貨時程建立請購基準點,以規避斷料風險。
採購人員進行供應鏈永續教育訓練。
承攬商環安衛教育訓練。
-
衝擊因應
調整供應商供應比例,適時由其他供應商遞補及相互調配。
工程部分,由環安衛單位立即召開人員安全、設備損害及環境影響調查,彙整後交由各相關單位進行因應及了解。
-
未來規劃
除將化學品供應商列為重點外,將依照採購金額、工程發包金額或工程重要性層面,並納入上述永續發展策略之訪廠稽核結果建立風險評估機制。
依照上述之風險評估機制及評估後之風險程度高低予以列管及輔導。
本公司設有申訴機制,可利用書信、
利害關係人溝通管道、
審計委員信箱,公司收到申訴案件後視情節輕重,指定相關人員調查並通知當事人及相關人員到場說明,以公平合理之方式處理。
供應鏈ESG風險管理執行情形
風險項目及屬性 |
供應商(化學品) |
工程承攬商 |
環境(E)、社會(S)及公司治理(G) |
潛在風險 |
a.化學品製程(E)
b.高粉塵、高溫、高噪音或高濕度作業場所(E)
c.VOCs(有機揮發物)逸散風險(E)
d.勞力密集產業(S)
e.供應鏈中斷/延遲風險(G)
f.品質風險(G)
|
a.高粉塵、高溫、高噪音或高濕度作業場所(E)
b.高空作業風險。(S)
c.勞力密集(S)
d.切割或焊接等工安風險(S)
e.工程中斷/延遲完工風險(G)
f.工程之品質風險(G)
|
稽核及訪視家數 |
4家 |
與承攬商工程施工考核一併辦理 |
稽核細節 |
環境面(E):
環境限制物質製造、儲存等動作是否依法規實施
治理面(G):
品質、生產及訂單管理、客訴及滿意度追蹤、員工教育訓練、外部加工管理。
|
合格家數 |
4家(合格率100%) |
供應鏈管理機制
對於工作者的工作環境安全:華夏公司通過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規定,對於廠區承攬商工作人員的安全,建立施工作業安全規範,以最嚴苛的標準予以監督,有效管理各項作業之安全性,並消除或降低事故發生之風險,以最嚴謹的態度看待廠區內所有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。各項證書,請參見
官網。
支持在地採購
華夏公司主要原則為優先支持台灣在地供應商;此舉乃考量在地廠商較易於溝通,掌握度較高,故在當地無法供應的情況下,方考量由外地廠商供應。2024年華夏公司、華聚公司大宗原料氯乙烯全數由台氯公司所供應,採購金額分別佔總在地金額比例約41.14%及95.88%;台氯公司大宗原料乙烯及二氯乙烷來源為石油之下游產物,由於台灣供應量受限及成本考量因素,故須靠進口以維持供應鏈穩定。
綠色採購計劃
華夏公司於2019年開始積極推行綠色採購計畫,並已規劃配合台北市政府進行線上綠色採購申報專案,主要採購綠色產品包含機器設備等產品。2024年採購政府認可之綠色產品金額9,864萬元,較去年增加 2,719 萬元如下表,未來持續採購符合綠色產品之規劃。
華夏、台氯榮獲「113年綠色採購」與「113年度淨零綠生活」績優企業感謝狀。
供應商的管理及評鑑
華夏公司定期因應生產營運及環保政策的變更,整合品質、交期、環保、工安、包裝、品質認證及服務等項目,對新供應商的採納進行評核,確保華夏公司所取得的每一項原物料及服務等都是量足、質精、價廉且合乎環保、工安及政策法規上的各項要求。
♦︎ 供應商管理:
華夏公司定期因應生產營運及環保政策的變更,整合品質、交期、環保、工安、包裝、品質認證及服務等項目,對新供應商的採納進行評核,確保華夏公司所取得的每一項原物料及服務等都是量足、質精、價廉且合乎環保、工安及政策法規上的各項要求。
資格認證
合格供應商建檔 「集團供應商申請表/合格廠商申請表」
承攬商的評選及評鑑
採購單位選擇承攬商,經寄發「工程承攬廠商調查表」予承攬商,請其依調查表內容填寫完畢蓋章後送回。如調查表內註明應附之證明文件不全者將不予評鑑,且不得承攬本公司之工程業務。
♦︎ 工程施工作業考評:
供應商社會責任承諾書執行狀況
1.現有供應商:
一年內有交易紀錄之供應商已全數簽署供應商社會責任承諾書,達成率100%,並已納入內部作業程序標準書據以要求新增供應商簽署。
2.新增供應商:
2019年起開始推動建立內部作業程序標準書,新的供應商需簽署承諾書連同供應商資料一起繳交。
3.訪廠稽核:
2024年完成4家供應商到廠稽核,預計2026年前增加至12家,並將供應商行為準則及品質要求自評表納入訪廠稽核項目內。
4.上述之供應商行為準則及品質要求自評表包含五大面向:
勞工及人權、健康與安全、環境及資源、道德規範以及管理與品質系統。